開眼eWeekly ﹥Content

《大藝術家》體驗到聲音的層次與力量的默片


《大藝術家》雖然是部默片,但是卻比我預期中的更加有聲,片中聲音豐沛飽滿得讓我根本不覺得在看默片。當然,默片本來就不是真的寂靜無聲,而是如《大藝術家》開場示範的那樣,電影播出時現場有樂隊伴奏

推薦給:

一、沒看過黑白默片的人

二、沒在電影院看過大螢幕播黑白默片的人

三、你一定要去看看尚杜賈丹(Jean Dujardin)多可愛!

從去年坎城影展新聞中得知《大藝術家》(The Artist)這部黑白默片後,我開始期待不已,除了因為它的超高評價和特殊的呈現方式,還因為劇情關於電影從無聲進入有聲時期對好萊塢的轉變與衝擊,這個故事讓我想起第一次看《萬花嬉春》(Singin' in the Rain,1952)時的震撼,原來有聲無聲對這個行業的影響這麼巨大;同時期,我還看了比利懷德的《紅樓金粉》(Sunset Blvd.,1950,或譯《日落大道》),《大藝術家》男主角的遭遇,又讓我想起了片中一群過氣默片巨星齊聚打牌的淒涼場景──

影片最後特寫的那位男子,在現實生活中也真的是因為有聲電影衝擊而過氣的默片巨星──沒錯,偉大的巴斯特基頓(Buster Keaton)!

因此,我進戲院時滿心期待,希望會看到一部黑白默片版的《萬花嬉春》或《日落大道》,嗯,超高評價的大藝術家,聽起來會是部很偉大的作品,就像那些現在被人供奉的黑白默片:《日出》(Sunrise: A Song of Two Humans ,1927)、大都會(Metropolis,1927)、城市之光(City Lights,1931)……


當然我失望了,肇於我方向錯誤的超高期望,《大藝術家》從沒有要拍成一部當代的黑白默片經典,也沒有什麼發人省思的大道理,這是一部娛樂性質超高的電影,儘管無聲黑白,但還是會讓觀眾看得興味盎然,因為拍法有趣,故事有趣,演員更是超級有趣!

大藝術家》的故事通俗易懂的不得了,時間設定在1927年好萊塢無聲時期,敘述人很NICE的天王巨星George Valentin(尚杜賈丹飾)認識了小咖舞者Peppy Miller(Bérénice Bejo飾),兩人一見鍾情,但可惜相見恨晚,Valentin已經有了家室。隨著有聲電影發明,好萊塢片廠放棄拍攝默片,全新力捧年輕明星,堅持拍默片的Valentin成了明日黃花,過氣的老演員,加上1929年底經濟大恐慌的打擊,Valentin窮途末路,老婆也離他而去。相反的,Peppy Miller卻在有聲電影大放異彩,成為家喻戶曉的大明星,但她難忘Valentin的照顧提拔,在他潦倒之際,伸出援手拉他一把。在這裡,我們也能看到好萊塢的明星制度有多重,大明星喊水會結凍,Peppy Miller最後直接《敲詐》電影公司老闆,要她拍片就要有Valentin,連出錢拍片的大爺都拿大明星沒辦法。

法國導演米歇爾阿威納維奇(Michel Hazanavicius)拍《大藝術家》完全按照老電影的方式,不但平鋪直敘一段愛情故事,螢幕也縮回1.33:1比例,幀率(每秒播放格數)降回22(現代電影標準是24,默片時代較慢),還用了大量復古拍攝技法,從開場的片頭字卡格式,到片中不斷出現的柔焦、疊溶、淡出/淡入、圈出/圈入、劃接轉場……,這些陳舊的電影語言現在的觀眾看來反而新奇了!


不過,再怎麼新奇,要用這些技術讓讓習慣彩色有聲的觀眾看滿100分鐘不覺得乏味還是很困難的,我想不至於讓我們昏昏欲睡,最主要的原因來自男主角尚杜賈丹的表演,他實在太有趣了!後來我才發現自己曾經看過他和阿威納維奇合作的《特務117之里約團團轉》(OSS 117: Le Caire, nid d'espions,2006) ,一部惡搞007電影的諧仿之作,他渾身的喜感戲味根本就溢出了螢幕,誇張的表情和活潑的肢體動作,放在默片裡真是再適合不過,一舉一動都抓著觀眾眼睛不放。如果杜賈丹在無聲時代出道,一定也是像George Valentin那樣的天王巨星,不過當有聲電影浪潮來襲,他可能也會因為自己的法國口音而讓戲路受限,就像George Valentin一樣──沒錯,杜賈丹根本就是George Valentin呀!

最讓我意外的是,《大藝術家》雖然是部默片,但是卻比我預期中的更加有聲,片中聲音豐沛飽滿得讓我根本不覺得在看默片。當然,默片本來就不是真的寂靜無聲,而是如《大藝術家》開場示範的那樣,電影播出時現場有樂隊伴奏,在日本甚至有弁士負責念白講解。當時沒有保存默片的觀念,更不可能會有留下「原聲帶」的習慣,時至今日,我們看到的默片,配上的音樂大半不是當時的配樂,有些更簡陋到讓人想轉靜音看真正無聲畫面就好。

相形之下,當我看《大藝術家》時,Ludovic Bource的配樂真是精美豐富極了,管弦樂團替電影譜上了豐沛的表情,觀眾的情緒完全隨之起伏轉折,時而彭湃悲壯,時而柔美輕巧。片中不只用了古典音樂,還有大樂隊爵士樂(配上杜賈丹的表情和舞蹈真是一絕!)、人聲演唱,在聽覺上豐滿的程度,完全補足了對話和音效的空缺。片中George Valentin的有聲夢境更是神來之筆,看過這部電影的人應該都會對這段留下深刻印象,說來也有點矛盾,居然是一部默片讓我們體驗到聲音的層次與力量。

就像《雨果的冒險》(Hugo)是馬丁史柯西斯用最先進的3D特效寫給電影的情書,《大藝術家》的導演阿威納維奇寫這封情書的方法,則是模仿那些被視為過氣落後的老電影,但是他不只拍出來自爽而已,他完全是為現代觀眾而拍,《大藝術家》不只是情書,還是一封不折不扣的邀請函,如果你不排斥,甚至喜歡這封邀請函的可愛設計,它邀請你再回頭看看那些你認定落伍乏味的黑白默片,當然,還有黑白有聲電影。

作者:猴子 【腸光男孩躁鬱症】

本期焦點-【v.333】 201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