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理性走向感性,真正的電影


每一位在戰場上活躍著的戰士,都成為了一個亮點,就像是奇萊山上的繁星,盡情的燃燒自己的人生,而後隕落。不只是男人,賽德克的女人更是強化了她們信仰的重要元素。片中女眾集體殉道的那一場關鍵橋段,無非是整部片最大的一個爆點,更是銜接電影最重要的一個轉折。


我其實這幾天一直在想一個問題,為什麼都沒有戲院推出買《賽德克‧巴萊》電影票送面紙的活動,能讓擦眼淚的觀眾感覺貼心,同時在面紙包裝上還能販售廣告欄位,這不是很好嗎?《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的感動,絕對是直接的!當初閱讀由劇本改編的小說時,下半段的情節就充滿了催淚的元素。雖然觀賞電影的過程,並沒有當初看小說時的撼動,讓我真的無法控制的淚如雨下,但是比起上集的劇情,《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感性許多,在下集當中,魏導不再將情緒內斂,而是將情感如同裝在桶子裡的水,一股腦地就往觀眾的身上潑!

真正的人,感性與理性並存的《賽德克‧巴萊》

「賽德克‧巴萊」的含意為「真正的人」,以此為片名的電影,也拍出了真正的人性,人性應該是理性與感性並存。在《賽德克‧巴萊》的上集,我們看到了理性的一面,談的是信仰,談對GAYA的堅持,不斷的丟出問題讓觀眾思考,讓我們跟隨著去建構信仰再質疑;到了《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轉為感性,魏導不再跟我們談信仰,不再讓挑戰觀眾的思維,他做的是簡單不過的一件事-拍一部電影,讓觀眾用雙眼去看這些戰士,如何殉道,去完成他們的信仰。


電影的一開始,當然不免俗的來了一下簡單的前情提要,最讓我印象深刻的無非就是莫那魯道背著幾挺槍,跑到公學校操場時那錯愕的神情。那種出乎意料,連他都無法控制的壓抑後反撲,是《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的開端,一場悲劇的開始。與其說,賽德克的戰士們擁有求死的靈魂,不如說,他們的殉道是一種追求信仰,不得不面對死亡的非必要之惡,這同時也是電影想表達,對於戰爭的控訴。同樣的一個表現方式,在《珍珠港》當中,日本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在任務執行完畢後,也曾經說過「我們喚醒了一頭沈睡的獅子」;相近的時空,有著同樣的感慨,必然的死亡或失敗,不是「不可為而為之」,而是「不得不」的必要之惡。

比起《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那有些任性的拍法,到了《賽德克‧巴萊:彩虹橋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魏導交出來的是一部好看的劇情片;當然,劇情必須靠上集連貫,透過了解他們對祖靈的堅定,才能了解殉道的意義,否則的話,說穿了《賽德克‧巴萊:彩虹橋》也只是一部灑狗血的小場面動作片。如同真正的人是由理性跟感性架構,兼具思考(上集)及劇情(下集)的《賽德克‧巴萊》無非是一部真正的電影。在下集當中,戰爭場面大概佔了三分之一,劇情的鋪陳約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一,魏導將重心擺在角色的性格塑造。

人物性格,架構出賽德克‧巴萊的彩虹橋

網路上有個許多人都在問的問題:「如果沒看過上集,看下集會看不懂嗎?」這個答案是肯定。因為對我來說,在《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當中,人物的性格描述是極為重要的一個元素,又是透過上集的鋪陳跟醞釀,來強化下集的張力。最明顯的一個角色,無非就是家人都在公學校暴動當中罹難的小島源治,如果不是了解故事前因後果的人,會覺得他不過就是一個復仇心強烈的喪心病狂;但是真的說起來,他的靈魂是片中最典型的犧牲品。他的轉變來自於感受無情的背叛,做為少數肯用賽德克語跟當地人交談的他,理應擁有純白的靈魂;但是在遭逢劇變後的轉變,卻是如此的兩極,電影最後交代的字幕,縱然以在小說中看過,但再重新領略這個角色之後,卻增添了一股更深沈的無奈。

除了小島源治外,電影本身也強化了鐵木瓦力斯這個角色的張力。在我依稀的印象裡,小說裡的鐵木瓦力斯似乎只是一個因為部落及個人恩怨,而成為和蕃的象徵性角色。但是在電影當中,魏導卻賦予了這個角色一個掙扎的靈魂。對莫那魯道的恨,對日本威力的恐懼,讓他決定成為和蕃,將刀砍向他的同胞;但是透過一場場的戰役,以及親眼目睹同胞對於信仰的堅持,他開始動搖,情感開始自我拉扯。對我來說,他是繼小島源治後另一個悲劇的角色,甚至是最可憐的一個存在。莫那魯道是他拋不掉的心魔,片中當道澤族人想群起追隨莫那的背影,反而驅使他走向了背叛的道路;對他來說,這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於是他掙扎、拉扯靈魂。直到最後,悲劇的死於莫那的幻影。

反而在《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當中,身為主角的莫那魯道,角色性格變得不是那麼的強烈,他與族人融為一體,成為了真正的生命共同體。色彩不再強烈的莫那魯道,反而透出了更深沈的睿智,電影開始的一場演說,是第一個情緒的爆點,也吹起了全族殉道的號角。在此,觀眾看的不再是莫那魯道這個英雄,電影的主軸回歸到魏導的核心思維-《賽德克‧巴萊》裡沒有英雄。每一位在戰場上活躍著的戰士,都成為了一個亮點,就像是奇萊山上的繁星,盡情的燃燒自己的人生,而後隕落。不只是男人,賽德克的女人更是強化了她們信仰的重要元素。片中女眾集體殉道的那一場關鍵橋段,無非是整部片最大的一個爆點,更是銜接電影最重要的一個轉折。

反而是小說當中,與莫那魯道猶如光跟影般存在的鐮田司令,在電影中也跟隨著莫那一起弱化。最讓我覺得可惜的,無非是電影結局他所說的那句話,張力完全無法發揮,對照小說的原文:「三百多名戰士抵抗數千名大軍,不戰死就自盡,為何我會在這偏遠的山區,見到我大日本帝國逐漸消失不見的武士精神?這場戰爭,其實是我們輸了,沒想到這群被我們視為野蠻至極的蕃人,竟讓我們對於勝利感到如此慚愧!」不知道是因為少了最後那一句,其實相當關鍵的台詞,還是因為角色鋪陳的不夠深刻,才無法發揮出應該有的張力。

不夠完美,卻是最真的電影

看完《賽德克‧巴萊》,我們理應感動,這份感動不是在於賽德克族如何捍衛靈魂,如何英勇抗敵,或是如何殉道:這一份感動,應該是回歸到最原始,整個製作團隊對於夢想的堅持。縱然在製作上顯得有些粗糙,讓最後一段戰士們走過彩虹橋的橋段,看起來像是八仙過海的詼諧;但在國內看起來是驚人無比的七億台幣高製作成本,也不過才只是美國片商許多電影的基本製作經費。

比較可惜的是,電影剪接上的一些銜接問題,造成觀眾情緒上比較無法延續,如果不是情感豐富無比的觀眾,很難感受到在電影院痛哭失聲的快感,這一點,反而是同樣討論信仰的《受難記》處理的相當好。《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是一部正統的劇情片,如果對於上集過於形而上,而無法接受的觀眾,相信能獲得不一樣的體驗,從而引導回過頭去思考《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感謝魏德聖的堅持,讓我們看見了夢想,讓我們跟隨著賽德克的戰士們,一起登上榮耀的彩虹橋。

作者:ryuichiru 【小嚕:迷路飛行】

本期焦點-【v.313】 2011/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