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橋上的夢想


魏德聖從中尋找歷史新解及拍片夢想,這段故事是場壯志遨遊,他引領眾多熱血青年支持這段《賽德克‧巴萊》夢想,也讓魏德聖三個字成為某種理想化人格的代表人物。

面對《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的血洗霧社事件蒼涼結尾,《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的開場,並非立即看到賽德克族即刻與日軍正面交鋒大開殺戒,而是再回到衝突起點以及賽德克族如何定義這段傷痛歷史。

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上半場敘述殖民地與殖民者間的對立角度,魏德聖極盡細心地詮釋。如日軍軍官稱賽德克族300位作戰者為戰士,但日方將軍不屑地認定對方是番人,哪稱得上「戰士」。立場不同,角度迥異,以武裝強化自己的無知,古今中外,無不例外。

與日軍奮戰的橋段可稱為《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的賣點,賽德克族利用地形優勢,不斷突襲日軍,令日軍深感猶如與鬼魅作戰。這些橋段都極具商業娛樂效果,滿足愛看大場面的聲光效果,甚至還置入些許這種荒謬喜感。如日軍形容小孩王巴萬的腳程之快令人匪夷所思。在這麼沉重的砍殺作戰節奏中,魏德聖透過這些設計降低血腥指數。

只是,下集的作戰場面略顯冗長了些,上集行雲流水的故事節奏,這個優點到了下集倒被降低了幾分。或許是這歷史事件本身打打停停,對於觀眾來說,若是要強調賽德克族的體能與軍事謀略,其實少掉幾場戰爭場景並不會影響我們對這段歷史的理解能力。觀眾想要看的是魏德聖在堅持十多年夢想的背後,到底給的是什麼樣的態度?雖說賽德克族信仰彩虹,而日軍崇敬太陽,他們擁抱的都是同一片藍天,但在此之外,莫那魯道為何會交出指揮權力,自己孤獨地尋找他的彩虹橋?英雄主義能量是這麼巨大,卻又瞬間轉變立場。也許這是導演對於這位抗日領袖去除光環後的再次定義。

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片尾幾段處理不能說盡善盡美,特別是吊橋炸斷後眾人跌落溪河,下一場戲接的氛圍讓人無法理解,其實這段時態是順敘法。《賽德克‧巴萊》特效畫面水準並不一致,但基於愛護在地影視工作者心態,大部份觀眾願意省略「雞蛋裡挑骨頭」的毛病。然而,這並不等於觀眾就願意從此放低標準審視國片。魏德聖對整部片的特效野心是值得肯定的,若不把企圖心格局打開,國片很可能還只在幾千萬的中型影片資本中打轉。既然《賽德克‧巴萊》朝向億萬成本邁進,這道技術門檻遲早得接受觀眾用最嚴厲的角度評斷。

霧社事件在過去課本上只是幾行字,我們對當時為何引發衝突始末並不清楚也不在意。魏德聖從中尋找歷史新解及拍片夢想,這段故事是場壯志遨遊,他引領眾多熱血青年支持這段《賽德克‧巴萊》夢想,也讓魏德聖三個字成為某種理想化人格的代表人物。《賽德克‧巴萊》或許在票房數字不一定能符合團隊的想像,但屬於這部片的後座力,可能才是敲開沉睡國片巨獅甦醒的一擊。

作者:膝關節

本期焦點-【v.312】 2011/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