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從亞歷鮑德溫看演員出入大小銀(螢)幕


最初以《超級製作人》的精華片段來認識這齣戲,我仍難自亞歷鮑德溫吉光片羽的段落找出說服自己「這值得艾美獎」的感覺。主要就是,看遍那麼多美國情境喜劇,你我皆知,似乎《外星人報到》、《歡樂一家親》那類張狂而自嘲的風格,才是情境喜劇的翹楚。


前年亞歷鮑德溫以《超級製作人》拿下艾美獎喜劇男主角獎,大概是我第一次對這齣影集留下深刻印象。當時的感覺是,怎麼那麼跳tone啊?矇到的吧……

隔年,這位九O年代以陽剛形象見長的男演員再連莊艾美獎喜劇影帝,我一樣很難投入這個事實。

並非我對亞歷鮑德溫演技有意見,簡單回顧,其實1992年《大亨遊戲》是我腦袋一旋,可即刻說出的演技精湛作品,他暴烈的特質,確實不難在某類型電影中權充性格男星位子,「但絕非電視喜劇。」這是我心中強大的疑惑。

而老實說,最初以《超級製作人》的精華片段來認識這齣戲,我仍難自亞歷鮑德溫吉光片羽的段落找出說服自己「這值得艾美獎」的感覺。主要就是,看遍那麼多美國情境喜劇,你我皆知,似乎《外星人報到》、《歡樂一家親》那類張狂而自嘲的風格,才是情境喜劇的翹楚。亞歷鮑德溫氣音式的念白,活脫是幾年前那部《厄運急轉彎》的移植,這麼想未免有偷吃步之感,宛如30年前電視紅星瑪麗泰勒摩爾轉戰大銀幕演出《凡夫俗子》女主角,充其量只能說稀釋掉《瑪麗泰勒摩爾秀》的某些喜感特質。

偶然,看了《超級製作人》一兩集,起初對鮑德溫演技的評估與先前所差無幾,慢慢,卻越來越有入戲的享受,亞歷鮑德溫不乏氣聲的演技質地,比起一般電視出身的演員,確有不同,然也因為這無傷大雅的扞格,使他劇中帶有怪咖特質的製作人角色,更形清晰。加上鮑德溫節制、自覺的演法,與適度微調,多集看下來,反有漸入佳境之感。



我不願將之視為一種偶然或特例,因為演員之於戲劇的火花,自身特質的齒輪可與戲劇搆合多少,一向是先決條件,一如雪兒在《發暈》看似沒出什麼力,但其特質早為角色加分許多。


這可視為電影演員進出小螢幕的成功案例,另一位瑪麗泰勒摩爾,則是差強人意的例子。1980年的《凡夫俗子》稱不上名留影史的佳作,然仍不失為鋪陳有分寸的好看電影。片中瑪麗泰勒摩爾扮演的強勢母親,讓人難以滿意的部分,就是帶著當年電視演員普遍存在的張牙舞爪,我必須說,美國電視戲劇影集的邁入成熟,是80年代末期始漸入佳境,代表作《三十而立》、《中國海灘》。

處於《朱門恩怨》當道時代的瑪麗泰勒摩爾,很容易就將電視那套咄咄逼人特質帶入電影,整個效果猶如嚴肅版的《瑪麗泰勒摩爾秀》,草草處理角色細部的肌理。儘管這類情緒模式大塊推移的演出,還是看得很過癮……,但電影環節的深度就相對要被犧牲。

這就是電影/電視演員出入另一表演媒介,所要面臨的課題。

本期焦點-【v.289】 201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