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執迷好奇與冷酷異境《午夜人肉列車》


(本文內含部分劇情,請謹慎觀看) 

「緊張大師」希區考克,曾經在他經典名作《後窗》當中,安排一位腿部受傷的攝影師,讓他賦閒家中無法行動。也因為好奇心的驅使,讓他開始玩起偷窺鄰居的遊戲,沒想到卻因此窺見一樁謀殺事件,差點為自己帶來殺身橫禍…。透過希區考克精湛的敘事功力,讓觀眾明白「好奇心」這玩意兒,不僅可以殺掉貓咪,更可能剝奪自己寶貴的生命。就像這部改編自英國作家克里夫貝克(Clive Barker)「血之書」(Books of Blood)其中一章的《午夜人肉列車》,也同樣安排一位抑鬱不得志的攝影師,讓他因為自己的好奇心而差點喪命。


「列車」在電影符號學當中,向來有其特殊意義。人們常說「腳踏實地」,土地永遠是人們感到最安全的庇護之地。反觀列車遠離地面,在陰暗的地底世界通行,所連接的不僅是人類世界,更也可能是不知名的神秘世界。以其密閉的空間,冷冽的金屬質地,就好似隨時都有可能吞噬掉眾多個體,更提供驚悚電影絕佳的場域來作劇情發揮。好比您我皆可在《噬血地鐵站》、《恐怖夜車》、《絕命終結站3》等片,看到列車的駭人意象。然而在本片當中,列車的行駛過程竟就像是一個獻祭儀式,透過屠夫宛如祭師般的殺人與肢解,表現出一個看似在維護世界安全秩序,實際上則是嗜血如斯的吃人社會。不僅在視覺上呈現殘暴血腥,其後的劇情涵義更是牽動我心。


影片始終瀰漫恐怖氣氛,並以冷冽的金屬質地讓人倍感窒息。雖說劇情懸念重重,並預留多處伏筆,好似預告將來會有續集出現的可能性。不過那反好萊塢的非理想化終局,更也透出一股反資本主義社會的離叛氣味。我之所以這樣說,原因在於劇情中出現的隧道怪物,讓我聯想起村上春樹那本「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同樣在書中出現埋伏於隧道暗處的「夜鬼」,透過夜鬼深夜吃人的情節,間接表現出資本主義社會冷漠與疏離的人吃人潛在隱喻。而片中那輛列車,就一如人類世界的正常秩序,時而有人進站(出生),也時而有人離站(死亡),但總是會有人留到最後還不肯離開,於是這時候就必須仰仗「專人」來維持秩序,好讓這些不肯離去的乘客,透過「獻祭」的方式離開。正如佛家所說「殺生為護生,斬業非斬人。」如果屠夫(政府)不殺生,試問人們(怪物)哪裡有肉可吃?又或是如果人們(怪物)不吃肉,又哪裡會有屠夫(政府)這門職業的維持?劇情精巧之處,在於讓屠夫成為政府為維護世界安全秩序的殺手,透過屠夫那宛如陽具般的錘子,不僅侵犯、錘打著被害人肉身,更也滿足怪物們(人們嗜血貪婪)的口腹之欲,藉以維持地上與地下世界周而復始的和平秩序,帶有那麼點隱晦的諷刺涵義。


不過類型影迷哪管得了劇情背後存在多少意義!大家進場觀賞,無非就是想體會腎上腺素飆升的快感。於是「血腥」是必備的!「情色」與「噁爛」更是加分的王道!究竟畫面能為觀眾帶來多少的視覺震撼,或許正也是本片值得被檢視的關鍵之一。雖說我深知劇情的背後意義絕對凌駕在血腥之上,不過對於我這種愛看噁爛電影的觀眾來說,我多少還是會遺憾這部電影的血腥鏡頭略少。不過片中的殺人工具倒是滿有新意,且看那打在人身痛在我心的殺人肉錘,不僅乾淨俐落更也大快人心,無疑宣告刀槍、斧頭、電鋸的時代即將過去。


進軍好萊塢的日本導演北村龍平,這次再度發揮水準,透過藝術與質感兼具的手法來替影片包裝,藉由主客觀多重視角的攝影,成功讓觀眾置身被害者及旁觀者雙重立場,來看待這整個事件。輔以車站內外的冷暖色調對比,以及讓男主角身在豔紅光線的沖洗暗房,來替他日後的結局互為隱喻,都充滿了曖昧及想像空間。輔以實驗性的明快剪輯,在在證明導演確實有其一套成功的鏡頭敘事功力。


血腥、殘暴、後設、陰謀、人心,都是《午夜人肉列車》這部電影的絕佳代名詞,端看每位「好奇」的觀眾要以何種角度觀之。雖說好奇心是人性本能之一,但這種心態確實必須適可而止才行,如果像主角那般執迷不誤,因為強烈好奇心而招致禍端,可就不那麼有趣了。

本期焦點-【v.202】 2009/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