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黑暗之光首部曲微光城市》曙光取代黑暗


看完《黑暗之光首部曲微光城市》,我有賺到的感覺,因為一部精采的奇幻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竟然只為整場的五隻小貓服務,我想,大家大概又去隔壁捧《謊言對決》、《鷹眼》或《海角七號》的場了吧?

有人主張《地心冒險》比較刺激,但我卻偏好《黑暗之光首部曲微光城市》,因為它建立在一個簡單而有趣的故事架構上。雖然我看片前讀了些背景資料,深怕此片淪為一部空洞的、用錢燒出來的好萊塢科技片,還好,是我多心了。習慣於好萊塢動輒億萬成本製作的觀眾們,或許會覺得此片相對上是比較陽春的,畢竟特效不是此片的重點,重點是人類何以在地底活了兩百年「不見天日」的歲月,而最後是否能擺脫黑暗,迎接美好而久違的曙光呢?


看《黑暗之光首部曲微光城市》時,最好讓掌管邏輯的左腦休息一下,不然肯定會覺得此片漏洞百出。生活在地底兩百年的人類,怎麼沒有進化成眼睛很小(因為不需要光線)、感官更靈敏的生物呢?原本為了人類著想的工程師,為何把重要的指示(逃出微光城市的說明書)印在紙上(極容易分解的材料)流傳後代呢?在潮濕岸邊躺了兩百年的火柴,竟然還能點燃?最後逃生成功的兩個小孩,將夾帶重要逃生信息的石頭投入幾百公里深的城市,沒想到不偏不倚地落在其中一小孩的發明家父親的腳邊,而讓人類重見光明成為可能…。如果你是堅持用科學的角度來看電影的觀眾,建議您還是別進戲院好,不然,你會一直陷入反覆質疑且不可思議的情緒裡,而忽略了一種單純賞析的心情,甚至遺忘此片背後欲傳遞的警世寓意。


電影《黑暗之光首部曲微光城市》是改編法國教師琴娜.杜普洛暢銷奇幻小說《微光城市》,由《怪怪屋》導演吉爾.基能執導、湯姆.漢克斯擔任製片。本片選擇在英國貝爾法斯特片場(當初重建鐵達尼號的地方)打造小說中微光城市的狹長街道、廣場、地底發電廠、溫室…並在屋頂上放置數以萬盞的鎢絲燈泡(不是省電燈泡)營造出這個既懷舊又斑駁、褪色的特殊地底城市的氛圍。雖然和錢燒出來的效果差滿多的,但是地底城的復古質感是有的,而且因為大篇幅的場景出現在地底骯髒的下水道,所以,不知不覺就會有人類過得很不好的感受,這和微光城市電力即將用罄、人類就要永陷黑暗世界的恐懼,是不謀而合的。


故事非常單純,兩個看似無連結、確實則有關聯的青少年,帶領即將陷入永夜的微光城市---衝破黑暗、迎向曙光---的最終希望。有趣的點不在於他們突破萬難、離開黑暗的冒險歷程,而在於原著、影片本身對於地球生態環境的關注。


深植地底數百公里的微光城市何以會出現?因為有一群領導人和建築師為了人類的福祉---不因失去而感到痛苦(環境惡化導致)---由年紀 60歲 以上的老人帶著剛出生不久的嬰兒進駐微光城市,老人們彼此不認識,不准帶書、照片,目的是不讓這些孩子長大後知道人類曾擁有過的(失去的)而感到失落。長者因預見人類文明毀滅的必然,為了「生」的渴求,決定兩百年後,再讓子孫回到地表,雖然誰也無法得知兩百年後的環境到底會更好、還是更糟?相較於《明天過後》、《破.天.慌》…等訴諸人類直接恐懼情緒的自然災難片,《黑暗之光首部曲微光城市》顯得充滿想像力又具吸引力。的確是部適合闔家觀賞的電影,而且若你是家長或師長的話,更能找到一個跟孩童溝通---環境保護議題的嶄新切入點。


原著故事角色的塑造也很多元,飾演具強烈私心、壞人市長的比爾.莫瑞,毫無憂患意識的樂天「不猿猴」(不看、不聽、不說)唱詩班,深信工程師背叛全人類、卻又希望兒子克紹箕裘的發明家父親(提姆.羅賓斯飾),跛腳的倉庫工人…曾在《贖罪》演出的莎柔絲羅與Harry Treadaway領銜主演的《黑暗之光首部曲微光城市》,給了自以為、耗盡大自然資源而自食其果的人類,再次反省的機會。

本期焦點-【v.191】 2008/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