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哈拉警探》:惡搞完殭屍片類型後,這次換警匪片


要推舉當今影壇拍攝「反」公式化類型片最屌的導演,那絕對非埃德加懷莫屬。

2004年的《活人牲吃》已被公認是最具英式幽默代表性的另類殭屍片Cult經典,而埃德加懷與《活人牲吃》兩大主要角色賽門.佩吉、Nick Frost等一干原班人馬最新合作的《哈拉警探》,這一組黃金三角每次出手只顛覆一種類型,上次把玩殭屍片,這次就惡搞警匪動作片,下次不曉得會鎖定何種類型:西部片?歌舞片?科幻片?災難片?戰爭片?無論何種類型,這一組合帶給觀眾的意外驚喜,玩弄類型片的手段確實創新、高明、不落俗套;英式的黑色幽默並不以下流、齷齪、卑鄙的表演方式,或誇張的口吻與失禮的舉動譁眾取寵,且又能與英國文化底層現象適度地作一連結,這更是《史詩大帝國》、《驚聲尖笑》等僅止於形式上的模仿嬉鬧所遠不能及的。單就兩部作品《活人牲吃》、《哈拉警探未來動向。至於台灣的片商,實在也不能再錯過《哈拉警探》中,定型化的角色-Nick Angel,有著鬱鬱寡歡不得志,以及眾人皆醉、唯我獨醒,我一人往的「刻板」救世主形象,完全符合傳統警匪片類型對於主角角色的設定。Nick Angel就像英國版的成龍般,故事的原型也可比擬為英國版的《警察故事》:他的努力不被理解與認同,竟無端被勒令從倫敦調職到名不見經傳的小鎮Sandford,與一群愚蠢而無能的啟東式警察(Keystone Cops-Style)共事…可是,最後他還是成功了。對,他還是成功了,一定是這個結局。


至於,其他無須一一贅文羅列的公式化情節和結構,或主題,或服裝、或道具,或拍攝技巧等,重度影迷一定能隨手指認出哪一片段是援引/仿效/借代自何部經典電影。這是一種閱讀「反」類型片的樂趣所在,就算是閱讀起《史詩大帝國》、《驚聲尖笑》也亦然。不過更為特別的是,《哈拉警探》只要注意看Nick Angel的夥伴Danny Butterman(片中他也是個警匪片影癡),在超市隨手拿起來的特價DVD中,裡頭就出現港片《警察故事》,此外,還有《無聲的憤怒》(1982)呢。若再加上Nick Angel與Danny Butterman一同觀賞的《驚爆點》,這些都是在劇情中以相當刻意的暗示/明示,幾乎完全不假修飾、不害羞地大聲宣告著本片與其他經典電影的互文所在:《哈拉警探》就是在學《警察故事》,在仿效《絕地戰警2》、《緊急搜捕令》、《驚爆點》、《邁阿密風雲》、《神鬼無間》,甚至是《駭客任務》,連帶還順便挖苦澳洲導演巴茲魯曼的《羅密歐與茱麗葉》等電影作品的經典片段。而且不止角色學、劇情學、對白學(最經典的莫過於「Forget it, Nick…It's Sandford.」,盜版自Jack Nicholson擔綱的黑色電影《唐人街》)、運鏡學、特效學(四處可見吳宇森的影子),連海報設計也都學。反正既然要顛覆,就一次玩的痛快。


而且不僅是模傚經典的手段是以最不假修飾的大剌剌呈現方式明示給觀眾,就連戲劇中不該輕易現身的歹徒、兇手、殺人手段,也都以一副不甩編劇理論的態度公開亮相。而以賣弄血腥為樂趣,不時就猝然出現顆血淋淋的人頭、屍首等,則是本片混雜大量B級片元素的妙筆之處,同樣也是採最直接的方式呈現,甚至是不避諱地告訴觀眾:「這一切都只是蕃茄醬而已!」表面上,這些B級片元素看似極為粗糙、愚蠢,但這部份卻是最引人發噱,最引人入勝的壞品味。沒錯,就是惡搞的壞品味,跟彼得傑克森的《Bad Taste》對了,彼得傑克森還真的在本片尬了一角,這根本是跨文本、跨作者、跨類型的怪奇合作啊!這還不足為奇呢,比爾奈伊、87年的James Bond-提摩西達頓、甚至連凱特布蘭琪也都接演了一些讓人引逡不止的路人甲角色,這比起《活人牲吃》突然跑出Coldplay主唱Chris Martin,吉他手Jon Buckland,更令我興奮。如果說這還不夠惡搞,埃德加懷還偷偷地將《活人牲吃》許多經典對白偷渡到《哈拉警探》之中,如果真是《活人牲吃》的Cult迷,已把《活人牲吃》對白台詞背的苦瓜濫熟的Cult,更能領會兩部電影之間互文性的惡稿趣味。


最後,我不得不另外讚嘆《哈拉警探》剪接怎麼可以這麼流暢、華麗啊!

作者:Tzaralin 【Weltschmerz】

本期焦點-【v.150】 2008/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