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聞天祥影評《太陽浩劫》


人類既渺小卻又可能扭轉乾坤,人性也像光與影一樣出現了陰與亮的反差(有人最後關頭自我犧牲,有人一開始就想犧牲他人)。這個意識型態與創作傾向,讓全片籠罩了一股猶豫的氛圍,而非一般好萊塢科幻電影的激昂樂觀…

因為是丹尼鮑伊導演的作品,我很難忽略他拍過《猜火車》、《28天毀滅倒數》的事實。於是一面驚訝於本片敘事節奏較之他過往作品的平寂,一面又不由得將這個末世的寓言視為《28天毀滅倒數》的延續。


地球快不行了,但這回不再是《28天毀滅倒數》的傳染病橫行,而是太陽的早衰,讓地球因缺乏光照而陷入冰封。這種題材令人很容易聯想到過往的好萊塢科幻片早已講過彗星危機(《彗星撞地球》、《世界末日》)、溫室效應(《明天過後》)、地核停轉(《地心毀滅》)等足以令人類滅絕的災難。


然而不同的是《太陽浩劫》幾乎不像前述幾部好萊塢科幻片充斥著奮勇犧牲的英雄!從一開始席尼墨菲飾演的物理學家因為佔用了太多通聯時間,害克里斯伊凡飾演的工程師無法錄製聲影留給家人而大打出手,丹尼鮑伊就凸顯了這群「人類最後希望」的艦隊成員們,平凡、人性的的那一面。


英雄的無用武之地,讓艦長真田廣之提前出局,變得有點理所當然。而他和艦上的心理學家克里夫柯提斯都對陽光(Sunshine,也是本片的原片名)有種近乎殉道的執迷(心理學家甚至為了多體驗陽光而不惜讓自己的皮膚被灼傷),幾乎成了一種慾望的投射,並且讓烈日灼身變成一種快感的儀式。再加上航空官(班尼迪王飾演)的出錯、副艦長(托伊蓋瑞提飾演)的貪生、甚至楊紫瓊飾演的植物學家對樹苗的呵護多過對人本價值的尊重,「偉大」在這裡成了一種虛矯,「犧牲」也成了有條件下的選擇。畢竟,當生與死靠得如此之近,道德就不太可能成為是非題,而會有更複雜的參考座標。這也讓席尼墨菲的角色,從猶豫、膽怯到最後投擲彈頭,有了一種辯證性的意義。


人類既渺小(無論在太陽或上帝之前)卻又可能扭轉乾坤(如果計算正確,可能再造一顆恆星),人性也像光與影一樣出現了陰與亮的反差(有人最後關頭自我犧牲,有人一開始就想犧牲他人)。這個意識型態與創作傾向,讓全片籠罩了一股猶豫的氛圍,而非一般好萊塢科幻電影的激昂樂觀,就這點而言,它反而比較接近庫柏力克的《2001太空漫遊》或塔科夫斯基的作品,但原創性與啟發性還略遜一籌。另外囿於多角設計,部分人物的面目模糊或性格轉折欠缺鋪陳,也是明顯的瑕疵。尤其最後有點揭開謎底意味的叛艦喋血,雖然開始的氣氛營造還算成功,但終究沒把全片觸及的含意再拉高,僅成為緊張氣氛的加溫劑,卻又不見得比同型影片高明,未免可惜。


因此,《太陽浩劫》確實是一部企圖與論述都不願流俗的作品,至少在個人與整體的生死存亡問題上,他敢去碰觸自私與公義的界線。但要踏進經典的門檻,仍有不小的距離。

作者:聞天祥

本期焦點-【v.112】 2007/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