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決殺令:鮮血口水齊飛


血債血還是昆汀.塔倫提諾相信的江湖法則,也是他醉心的娛樂法則,除了血漿噴飛之外,昆汀極盡苛薄之能事,揶揄白人的拙笨,完成了他的贖罪工程。

昆汀.塔倫提諾(Quentin Tarantino)執導的《決殺令》走了一步險棋:把黑奴血淚史變成兼具血流成河的復仇記,也在嬉笑怒罵的手勢下,極盡消遣白人的樂事。

血漿與暴力是昆汀偏愛的創作工具,噴紅就讓人興奮,其實是好萊塢B級電影普遍信仰的賣座公式,差別在於除了以最基礎的感官刺激,達到「娛樂」目的之外,他總還想多滲透一點「啟蒙」思想進去,《惡棍特工》的納粹陰影與《決殺令》的黑奴慘事,其實有著異曲同功的效應。

昆汀在《決殺令》中,做了幾招奇險選擇。首先是把黑奴血淚(Slavery)揉進了「通心粉式西部片(Western Spaghetti)」,玩出了混血新猷,大膽挑戰了傳統的悲情或者史詩框架,但也因為跡近走火入魔的噴血處理,讓黑奴電影挑戰了前所未見的暴力定義,問題在於他的處理是更接近或偏離真實?

激進與偏狂,無疑是多數人對昆汀風格的基本認知,雖然全片灑了極多血漿(或者番茄醬),但是黑奴的非人際遇,在他極度暴力與血腥的處理手法下,除了讓人看得不忍卒睹,卻又足夠見証明白惡人蹂躪黑人的斑斑血淚(從惡犬分屍到肉搏致死,無不如此),激進偏鋒此時或許更能讓人體會兩百多年前的黑奴處境。



只不過,決哥脫困前的那一場大廳決戰,在白人的肉身上拚命開花濺血的爆破特效,卻又是《追殺比爾》血肉長河的強力翻版,肉身開花,完成了「血債血還」的贖罪祭禮,同時也成就了昆汀的個人風格美學,不管喜不喜歡?接不接受?風格標籤已然如此烙印而成。

激進,或許是美學的耽溺,諧謔則需要才情。《決殺令》最逗趣的設計就在於消遣了三K黨的面罩,三K黨傳統的蒙面造型確實駭人,但是昆汀卻來了場實地檢驗,從眼洞要挖多大?鼻孔能不能呼吸?馬上奔馳起來會不會遮眼又不能喘息?三K黨的神話符碼經歷此一「解碼」工程,還真起了謫眨效應,罵一個人不用一個髒字,就能夠讓人捧腹大笑,點頭稱是,這不叫功力?要叫啥呢?

昆汀.塔倫提諾和希區考克一樣,都愛在自己的電影中客串演出,《決殺令》中的他雖然只是演個小癟三,沒兩下就飛火煙滅了,表現卻也還算中規中矩,絕不突兀,算是他和影迷舊識打招呼的簽名了。

作者:藍祖蔚 【藍色電影夢】

本期焦點-【v.386】 2013/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