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茱蒂丹契:戲精惹民怨


把戲演好,是演員的專業目標,但是戲演得太精,卻也得承受太多意外的責難。

演反派,演得民怨沸騰,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不能讓觀眾分辨,人生與戲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應該就是英國女星茱蒂.丹契最遺憾的結果了。


2006年,茱蒂在《醜聞筆記》 中飾演一位心機深沈的中學老師,一步步逼使陷入師生戀醜聞的凱特布蘭琪成為她手上的禁臠,從頭到尾,沒有觀眾會認同這位角色,她的手段只會讓人厭煩,只 會讓人更加同情手足無措的凱特布蘭琪,她的演出有如一大片的黑,讓凱特嬌小瘦弱的白,有如萎縮在牆角旁的花更加惹人憐惜。


就戲劇效果而言,茱蒂的強勢與無所不在,正是戲劇張力的源頭,但也因為她演得太像太逼真了,那一年的英國電影分級署(the British Board of Film Classification)接到了無數的民眾投書,於是在年度報告中直接指出她所演的每一部電影都引來了最多的民怨,她是民眾最愛投訴指控的演員。


看完電影,大罵反派,其實只說明了一件事:這個角色真討人厭,這位演員詮釋得真傳神。角色是編導演聯手塑造的,唯有演員稱職,角色才有活力,才會讓人愛或恨。可是,由此推論這位演員是十惡不赦的壞蛋,毋寧是太超過的連結了。


每回提起這段往事,茱蒂心中就有恨,因為自己辛苦在演藝界累積了五十多年的成績,彷彿一夕之間就成了泡影,「難道人家分辨不出來我是在另外一個世界【演出】另外一個人嗎?我說的對白,就真的是我的內心本性嗎?」


老太太一旦動了氣,旁人其實很難說服她的,雖然,她其實可以一笑置之的。觀眾不喜歡《醜聞筆記》中的她,其實是另一種讚美(不自覺的,非故意的),不是她詮釋得如此森嚴可怖,電影的危機急迫感不會如此深濃可信,正因為演得太傳神了,才會嚇到入戲的觀眾,再也無法分辨戲與人生的分野了。


看茱蒂演戲,其實很享受,從《莎翁情史》中躲在人群裡看戲,享受庶民之樂的女王,到《007量子危機》中,周旋在男人權勢野心世界唯一的智慧女性;從《長路將盡》中年老失智的學者,到《布朗夫人》愛你在心口難開的情海波濤,她渾然忘我的舉手投足,真的就像已經完全溶入了那個角色,演什麼像什麼,是演員的天職,演到讓人咬牙切齒,理當換來如雷掌聲,何以卻換來一封又一封的民怨投書呢?


演員也只是平凡人,攀登藝術巔峰的旅程也許疲累又孤單,唯一能安慰演員的,除了評論,就是觀眾的掌聲了,如今,觀眾放下雙手不擊掌,卻用手寫下一封封的投訴信,對她而言,那就是莫大的恥辱了。


是的,站在舞台上的演員,都試圖用生命來詮釋藝術,都期待觀眾的注視與關愛,掌聲是演員驗收成果的主要指標,一旦有噓聲夾雜其中,任誰都會心理受創的。


偏偏人生愛恨的表現方式,也許是另外一種人生插曲,經常也會出乎演員的預期,硬要把那一封封痛恨的投書,解讀成其實演員太專精,結果迷眩了影迷的專業成就,也許還真的很牽強,我只能集結蘇軾「水調歌頭」中的幾句名言來做本文的結語了:「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不應有恨…此事古難全。」

作者:藍祖蔚 【藍色電影夢】

本期焦點-【v.239】 2009/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