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硫磺島的英雄們》:叫英雄太沈重


下一步,克林伊斯威特不去開發新題材,反而回到電影類型大宗─戰爭片。《硫磺島的英雄們》的主題觀眾並不陌生:一張曾經大量曝光的戰地照片。我們也許都看過那張照片….問題來了,英雄並不認為自己是英雄,對這件事情,他們只希望絕口不提。為什麼?

「我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創造英雄。」《硫磺島的英雄們》這麼說。

1945年美軍進攻日本硫磺島,在攻上摺缽山頂時,留下一張經典照片,五位海軍陸戰隊和一位海軍看護兵,共同豎立一面美國國旗。照片中的景象撼動人心,讓美國人民對戰爭重燃信心,有人說它扭轉了戰爭結果,而它也永遠改變了照片中的士兵命運。


被叫做英雄的原因是什麼?如果是因為戰場上英勇殺敵,這還說得過去,但只是插個旗子?這是《硫磺島的英雄們》背負的歷史包袱。


影片以一種懷舊的步調開場,華納與Dream Works的標誌都改成黑白色調,而這樣的用心,也一直延續到影片最後一刻。演而優則導的克林伊斯威特僅管高齡76,仍然不斷嘗試各種電影題材,自編自導自演的《殺無赦》是最早大獲成功的例子,而惆悵的中年愛情故事《麥迪遜之橋》,則證明克林伊斯威特多樣化的導演功夫,年紀的增長對他而言,似乎只是增加挑戰的領域,如刻劃複雜人性、風格特殊的《神秘河流》,描述教練與堅強意志女弟子之間的故事《登峰造極》,則是片如其名,橫掃奧斯卡金像獎,並為克林伊斯威特拿下最佳導演與最佳影片獎。


下一步,克林伊斯威特不去開發新題材,反而回到電影類型大宗─戰爭片。《硫磺島的英雄們》的主題觀眾並不陌生:一張曾經大量曝光的戰地照片。我們也許都看過那張照片,對美國而言,照片代表的是希望與勝利,而照片中的人物,理所當然便是英雄。問題來了,英雄並不認為自己是英雄,對這件事情,他們只希望絕口不提。為什麼?


身為傳奇人物的後代,《硫磺島的英雄們》原著作者試著找出歷史的真相,電影也用從現代切換到過去的倒敘方式,夾雜戰場的片段回憶,逐漸拼湊出可能的事實。就像電影原名「我們父親的旗幟」,影片看事情的角度,是從「兒子」的身份出發,也是未經歷戰爭的外人,如何藉由找回當年的事實,體會父親身為當事人的心境。

劇中人錯綜複雜的心境轉折,考驗演員功力,在優秀演員克林伊斯威特導演之下,片中演員個個戰戰兢兢,戲路常受外型侷限的雷恩菲利普(《衝擊效應》、《是誰搞的鬼》),常常因為太俊美而讓人忽略他的演技,這次在在戰場上分不出面貌、滿臉汙泥的表現,雖然搶眼卻自然,希望他能藉由本片找到突破點。


硫磺島的英雄們》掌握戰場上僅存的人性,不渲染也不搧情,持平說出戰爭的部份真相:戰爭中沒有絕對的善與惡,也沒有絕對的贏家,無數生命是勝利也換不來的,而就算立了再多功,戰場英雄回歸現實生活,還是得找份工作。


從美國角度看這場戰爭,結論是,叫英雄太沈重。不過,克林伊斯威特並不滿足於此,他還想知道,站在敵軍日本的角度,這場戰役又是如何?答案將在2007年,《硫磺島的英雄們》第二部《來自硫磺島的信》中顯現。

作者:吳采致

本期焦點-【v.090】 2006/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