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麥可貝大審判:罪大惡極?功不可沒?


他是最具爭議性的好萊塢導演,光是提起他的名字就足以引起滿街的學者專家和影評人群起圍剿;他的電影花費多,賺得也多,至今已替迪士尼賺進十七億美元的收益;他的名字是麥可貝。今年,他暫別了合作多年的迪士尼以及製作人傑瑞布克海默,推出了一部看起來不同於以往的科幻動作片《絕地再生》。但有關麥可貝的爭議並未因此消失。這一期的e頭條我們就來看看關於麥可貝的種種批評,並聽聽麥可貝如何替自己的電影辯護。


原告:麥可貝是第八藝術的終結者!

「多年來我一直堅信MTV電視台的出現將會促成電影藝術的末日,但看了這個電影我才驚覺原來末日早就到了」這是一名剛看過《世界末日》的觀眾投書給洛杉磯時報的感寫。這並不是麥可貝第一次被形容為終結電影藝術的惡魔。早在一九九五年他的第一部電影《絕地戰警》之時,就有部分影評人杞人憂天地提出這樣的預言。不過直到《絕地任務》之後,這個頗有陰謀論味道的謠言才開始沸沸揚揚地到處傳播。


一如絕大多數廣告導演出身的好萊塢導演(雷利史考特可能是僅有的例外),他的電影幾乎沒有任何潛在的意義,總是一次比一次光鮮的聲光,一次比一次誇大的形式。他的快速剪輯效果、不可思議的汽車追逐以及將英雄神化的神奇攝影角度,是他從來沒有變過的招牌風格。但這些形式上的招牌顯然不能滿足於影評人的標準,他們始終認為即使在技術上,麥可貝也只是拼貼其他導演用過的技巧,並沒有任何創作可言。紐約時報便曾經以「由各個經典電影的斷肢殘臂所組合而成的科學怪人」來形容麥可貝的電影。


被告:有娛樂效果的電影何罪之有?


「一開始在《絕地戰警》那時候影評人對我還非常友善。後來,我就不再讀影評了。如果他們喜歡我的電影,並且不把我比喻成什麼惡魔的,我當然很高興。但你知道的,每個人都喜歡看到別人出毗漏。僥倖的是我的每部電影都大賣,沒出過什麼毗漏。我不敢保證《絕地再生》一定會大賣。但至少到目前為止,我從來沒有一部電影搞砸過。」麥可貝在接受訪談時說道。


「我只是拍青少年喜歡看的電影,天啊,這可真是罪大惡極啊」麥可貝的口氣之中聽得出來頗為不滿。除了票房不如預期的《珍珠港》之外,他的電影幾乎是一部比一部受到歡迎。這其中他並不是沒有猶豫過。慘遭滑鐵盧的《珍珠港》就即有可能是他在試圖討好影評人,拍一部節奏慢一點、角色複雜一點、故事厚實一點的嚴肅電影。雖然麥可貝本人並不認為這部電影搞砸了,然而不論是麥可貝的支持者或是反對者,幾乎都一致認為《珍珠港》實在是個讓人嚴肅不起來的笑話。這是他的電影生涯中最大的挫折。


證人:他的電影也是一種藝術性的實驗


最近也有另外一位美國知名電影學者珍奈貝辛格(Janine Basinger)站出來替麥可貝說話,她正是麥可貝在美國衛理大學電影系的老師。「我常常開玩笑說我死後的墓誌銘上一定會寫著『此人係麥可貝之良師』。我一點都不認為麥可是電影藝術的惡魔。我覺得他是一個好導演。他在中學的時候就是一個得獎的攝影好手,以一個孩子來說他對於視覺藝術充滿了天份。我也不認為他在探索這個藝術媒介的時候永遠把討好觀眾當作必要的條件。」


她接著引用了英格瑪柏格曼的名言「每個偉大的電影創作者都是以他自己獨有的方式來詮釋這個媒介」來替麥可貝誇大的攝影和剪接風格辯駁。「對於某些人來說,那個獨有的方式可能是長鏡頭、演員的表演或者是某種社會思想的傳遞。對於麥可來說,他的方式便是速度和運動。在運用時間、空間、光影和色彩方面,麥可毫無疑問地是一個藝術家。他將電影這個媒介的可能性發揮到最快速變化的極限,如果你不喜歡這個極限,也只能算你倒楣。」


判決:蓋棺論定言之過早

隨著《絕地再生》的上映,這些爭論的意義也跟著快速變化。表面上看來《絕地再生》和他的其他作品充滿了各種類似的元素,但另一方面,他和迪士尼以及傑瑞布克海默的合作關係結束也意味著一定有什麼新的東西出現了。最明顯的線索就是劇本。麥可貝過去從來沒有拍過任何你無法在一分鐘內把劇情講完的故事,《絕地再生》卻有著他過去絕不可能處理的哲學議題(身分認同)和社會議題(複製人的爭議)。事實上還是夢工廠的史蒂芬史匹柏自己看上這個劇本之後,才把這個劇本寄給麥可貝參考。


一如現在就急著去請檢察官對「電影藝術」開立死亡證明書實在操之過急,要在今日就對麥可貝的功過蓋棺論定或許也是言之過早。誰敢說不會有什麼出人意料的轉機讓麥可貝成為下一個史蒂芬史匹伯?











 其他相關介紹
麥可貝官方網站

作者:夜郎

本期焦點-【v.024】 2005/07/23